1975年,留英回国后的吴祖泽在实验室工作(资料照片)。党的十九大刚一闭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吴祖泽的实验室就迎来两位特殊的客人:十九大代表王福生和哈小琴,他们同是吴祖泽的学生,同在这个实验室学习和工作过。年逾八旬的吴祖泽兴奋地说:“十九大确定的强军时间表鼓舞着每一个人,我们都要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努力引领科技兴军时代步伐!”“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学科发展与任务需求相衔接”“坚持平战结合与军民融合”……吴祖泽撰写的十九大报告学习体会中的一条条建议,饱含着这位从军60年的科研老兵对军事医学创新发展的深思和期许。新华社发

题:努力引领科技兴军时代步伐——记“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祖泽

庄颖娜、吴志军、邵龙飞

“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学科发展与任务需求相衔接”“坚持平战结合与军民融合”……吴祖泽撰写的十九大报告学习体会中的一条条建议,饱含着这位从军60年的科研老兵对军事医学创新发展的深思和期许。

“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吴祖泽最初的工作,就是铸造核放射伤害医学防护“盾牌”。从最初的放射系到生化系,为研制个人辐射剂量仪又调去物理研究室,为了基础研究需要再调回生化研究室……在“救火队员”般的岗位轮转中,吴祖泽也将自己的命运与一座座科研丰碑、一项项历史突破紧紧地连在一起。

“我们这代人中有不少人,一开始并不是根据个人兴趣去选择职业,而是根据国家需要、工作需要去安排职业。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即使改换专业也责无旁贷。”回顾自己的科研生涯,吴祖泽感慨万千。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吴祖泽和他的防原医学战友们,已经为担负穿云采样任务的飞行机组人员完成升空前的各种卫生健康监护工作,战机准时出征蓝天……

围绕核爆炸引起的辐射,他和团队开展了多项实验研究,直至最后一批工作人员撤离,他才离开罗布泊。

“要把学到的东西写成书带回祖国去”

1970年的一天,我国生理学界泰斗朱壬葆院士阅读间歇发现了同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吴祖泽,便将手中一份国外文献递到这个年轻人手上:“这篇关于造血干细胞辐射损伤的报道,很值得注意。”在研读中,吴祖泽敏锐地意识到了造血干细胞在放射病治疗及损伤修复中的重要意义。

国际上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而我国在这个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从此,吴祖泽将科研主攻方向由辐射生物化学转向放射病的实验治疗。

1973年,他远赴英国,进修造血细胞动力学。

在英国实验室进行的观摩与体验,让吴祖泽惊叹不已,他下定决心:要把学到的东西写成书带回祖国去!

在英国的日子里,吴祖泽不是泡在实验室做试验要数据,就是闷在宿舍伏案疾书。他按归国日期倒排时间,规定自己每月必须完成一章的撰写计划。

进修时光转瞬即逝,吴祖泽谢绝英方的一再挽留,毅然回国。随后,长达30万字的《造血细胞动力学概论》成书出版。这部书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研究的启蒙之作。

“我就是想为祖国、为人民、为军队多做些事”

1978年,吴祖泽开始把目标瞄准国际上刚刚起步而国内尚属空白的胎肝发育调控机理研究,并因陋就简,自己亲自动手改装仪器设备。

通过一系列实验与对比分析,吴祖泽确认胎儿肝脏中的造血干细胞在母体妊娠4至5个月时达到数量与功能的双重旺盛期,这一系列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就在吴祖泽公布研究成果后不久,在南方某研究所,一位技术员误入正在照射的放射性钴源室,遭到致死剂量的电离辐射损伤。医学专家想到了吴祖泽。

在此之前,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前南斯拉夫科学家曾尝试用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放射病,但病人不幸死亡,以后再也没有人越过“雷池”一步。

危急时刻,吴祖泽只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理论研究成功应用于临床,为危在旦夕的病人开辟一条生路!经过一系列消毒检测处理,吴祖泽亲手制备了含有造血干细胞的胎肝细胞悬液,并将它送到医院。

随着胎肝细胞悬液通过静脉滴注缓缓进入患者体内,生命垂危的病人终于得救。这是世界上首个以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放射病的成功案例!

为进一步发展和普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吴祖泽与他的科研团队举办技术培训班,联合数家大型医院组成科研协作攻关组,对接受过放射疗法的肿瘤、白血病患者进行诸多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推进造血干细胞的临床转化应用。

在60年的科研生涯中,吴祖泽先后培养出包括两位院士在内的一大批杰出科技人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15年11月,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07809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吴祖泽星”。

“我就是想为祖国、为人民、为军队多做些事!”相比已经获得的诸多荣誉,吴祖泽却更愿意谈及手头的工作。

“目前,我们手上有多种新药正在研发过程中,这些药物在促进放射损伤和战创伤修复方面有显著效果,军事应用前景广阔。”吴祖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