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哈佛医学院原教授心脏干细胞研究论文涉嫌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的新闻震动了心肌再生甚至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由于此举让许多建立在其理论与研究之上的相关研究有可能都失去了“根基”,而对于公众来说,更关心的则是干细胞治疗心脏病是否还有希望。

10月15日,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andWomen’sHospital)公布,已从多个医学期刊上撤回哈佛医学院原教授、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皮艾罗·安维萨(PieroAnversa)的心脏干细胞研究论文,撤回数量达31篇,所撤论文均涉嫌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

不过在其发表了此结论之后,很多其他的实验室试图重复这一结果,都没能成功。从2004年起,就不断有质疑的声音出现。一些研究人员尝试将c-kit注入病变的心脏,但疗效也是参差不齐。

其实这并非干细胞研究领域第一次出现造假。2005年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干细胞研究造假形成世界性丑闻,2014年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研究员小保方睛子涉嫌学术造假,导师一个辞职一个自杀。

中国科学报曾经刊登国内生命伦理学权威邱仁宗教授文章,指出之所以干细胞领域造假多发,原因之一在于,如果有人能想出办法产生干细胞而无需牺牲或克隆人的胚胎,或者有可能发现有效治疗困扰千百万病人的疾病,该研究者就有可能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候选人。此外,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已与资本、市场等商业力量结合在一起,驱使一些医生、科学家,迫不及待地尽可能广泛地将很不成熟的干细胞疗法应用于更多的病人。

干细胞(stem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简单的说,人类患病其实就是由于体内某一部分细胞出现不正常的病变或者死亡,而通过干细胞的移植,可以再生健康的细胞,填补这部分的空白。

干细胞及其分化产品疗法也被认为可以有效修复人体重要组织器官损伤,为治愈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要疾病提供新途径。

其中,用干细胞来修复心脏的各种损伤无疑又是最为诱人的一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称,全球每年心血管疾病导致175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1%。全球因心脏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任何其他疾病。

在中国,由心血管疾病引发的死亡人数一直居于首位,其中因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肌细胞丢失而导致的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总死亡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已有的治疗手段依旧难以逆转心梗后的心衰进程,再生心肌细胞,成为很多科学家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也因此,皮艾罗·安维萨的心肌再生理论吸引了众多研究者跟随,迄今为止,中国在该领域也积累了大量论文、基金项目及临床研究备案项目。

道,目前国内已有148篇学位论文、96篇中文期刊涉及对c-kit阳性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讨论。同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有至少50个基金项目直接关涉c-kit阳性心脏干细胞研究。

目前PieroAnversa的31篇论文已经从医学期刊上撤回,瑞士、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学术监察部门严密关切相关动态,同时在全球各地都有继续撤稿。

暂时没有中国地区SCI论文(ScientificCitationIndex即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申请主动撤稿,不过,按照公开的数据统计,全国起码有超过30个左右的医疗机构或者院校机构有相关论文发布,发布数量多在30以上。稿件主要发布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该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主办。2011年更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稿件的撤回,意味着很多错误的结论都已经被纠正了,而确认了错误的方向,可以使大家把力量集中到有希望的方向,避免继续浪费在错误方向上。

相对于学术领域的自查,公众更关心的是,在这些可能成了“无效工作”的资金人力投入背后,对于整个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研究意味着什么。

《中国科学报》引用耶鲁大学心脏病学家HarlanKrumholz的话,科学界需要知道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论文被撤回,以及关于该领域研究方向的建议。

“也无需过于悲观,不能因为一个人造假,就否定了整个心脏干细胞研究领域。”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认为。

早在2015年,周斌研究组在《细胞研究》杂志上发文,揭示c-kit阳性细胞在心脏生理稳态和损伤修复再生中主要形成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但很少贡献心肌细胞。今年4月,周斌在《循环》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成年小鼠发生心肌梗塞后,内源性的非心肌细胞不会在体内分化形成心肌细胞。

“并不能因此认为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一定行不通,现在只是证明在小鼠体内,成体,内源性这几个限定词下,c-kit阳性细胞不会分化形成心肌干细胞,但在其他方向上,比如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重编程的成纤维细胞等是可以产生心肌细胞的。”周斌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解释。

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研究,国际上流行两种观点,一种是“替代说”,心血管前体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补充了原有因心梗丢失的细胞。还有一种观点是“唤醒说”,心血管前体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营养物质,促进内源性的细胞增殖,进而减少因心梗濒临死亡的细胞。

浙江大学今年3月曾经发布文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研究团队验证了后者的可行性。通过大样本、长周期的研究,他们揭示了人胚胎干细胞衍生的心血管前体细胞,移植非人灵长类心梗模型后对心脏的修复作用。其研究发表在心血管领域权威期刊《循环研究》上。

干细胞治疗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干细胞产业前景调查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干细胞产业收入从2009年的20亿元快速增长至2016年的420亿元,年复合增率达到50%,预计2018年中国干细胞产业规模将逼近1000亿元。

今年6月,北京三有利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首都医科大学联合申报的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的临床申请获得CDE承办受理,距离上一次出现干细胞疗法产品的注册申报已过去4年。

自2012年国内干细胞治疗的全面叫停后,2015年7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布了《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首次以国家法规的形式详细地公布了干细胞临床治疗的前期化标准。2018年8月,国家科技部正式公布《“干细胞及转化研究”试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指南指出,2016~2018年,已围绕重点任务共立项支持98个项目(其中青年科学家项目30项),2019年将继续部署一批项目,拟优先支持12个研究方向,国拨总经费4亿元。

截止去年11月28日,国内已有102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相比2016年增加了70多家。

一方面,需要警惕干细胞研究和应用治疗中的急功近利,一方面干细胞研究获得了国家政策的有力保障,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研究仍将受益于此。